《台北人》名列 世紀百強 第 7。作者白先勇,廣西桂林人,名將白崇禧之子。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“五四”新文學作品的浸染。童年在重慶生活,後隨父母遷居南京、香港、台灣、台北建國中學畢業後入台南成功大學,一年後進台灣大學外文系。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《金大奶奶》。1960年與同學陳若曦、歐陽子等人創辦《現代文學》雜誌,發表了《月夢》、《玉卿嫂》、《畢業》等小說多篇。1961年大學畢業。1963年赴美國,到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,1965年獲碩士學位後旅居美國,任教於加州大學。出版有短篇小說集《寂寞的十七歲》、《台北人》、《紐約客》,散文集《驀然回首》,長篇小說《孽子》等。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,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之中,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,富於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。 《台北人》是一本深具複雜性的作品。此書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說組成,每篇都能獨立存在,但這十四篇聚合串聯在一起,效果遽然增加,不但小說之幅面變廣,使我們看到社會之眾生相,同時由於主題命意之一再重複與互相陪襯輔佐,使我們能更進一步深入瞭解作品之含意。
这本书以通俗文学的形式,描述了20世纪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。主要阐释了“对称”如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上的思想和美学的基础。
你不会到现在还没看过这本书吧!绘本小天后 弯弯《可不可以不要上班》珍藏版每一天怎么也睡不醒的早晨……必须赶上的那班公车……乏味的上班气氛……宅到百无聊赖的晚上……就让弯弯给你刺激一下吧!新的《可不可以不要上班》收录更多弯弯新作,更多上班趣事,全彩大放送!
?????????
看見了呀、看見了呀,
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,只有我知道啊!
「日本的阿嘉莎·克莉絲蒂」仁木悅子一鳴驚人出道作
推理評論家 傅博專文導讀
第三屆 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品
被前一任房東趕出門的仁木兄妹,透過友人介紹,搬進箱崎醫院二樓展開新的租屋生活。不過,自從搬入的第二天起,院內便陸續發生奇怪的事件,包括老奶奶不知被誰鎖在屋內、之後失去了蹤影,住院病患與箱崎家的可愛小黑貓也陸續消失,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年輕活潑、充滿活力的仁木兄妹順勢扮演起偵探角色,猶如福爾摩斯與華生醫師雙拍檔,展開一連串調查行動。是誰動了殺意?是誰設計了如此精巧的殺人機關?這一切事件的背後真相,只有那隻可愛的黑貓知道......
古诗十九首:组诗名。汉无名氏作(其中有八首《玉台新咏》题为汉枚乘作,后人多疑其不确)。非一时一人所为,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。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,收入《文选》,题为《古诗十九首》。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,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。语言朴素自然,描写生动真切,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。(《辞海》1989年版)
《古船》名列 世紀百強 第 71。作者張煒,1955年11月生,山東龍口人,原籍棲霞。1980年開始創作,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《古船》、《九月寓言》、《柏慧》、《家族》,中篇小說《秋天的憤怒》、《蘑茹七種》等,短篇小說集、散文集《玉米》、《融入野地》、《夜思》等。現已出版《張煒作品選》五卷。現為山東作協專業作家。 張煒寫《古船》,還不滿三十歲,而筆下風雲,縱橫長達四十餘年,涉及土改,大躍進,大饑荒,文化大革命,以及改革開放。這幾乎是一部長河小說,但張煒寫得凝練,厚重。為了完成此部長篇,張煒「構思、準備前後有四年,具體寫作、修改用了兩年時間」。耐心和準備是值得的,他曾這樣說,「我走遍了蘆青河兩岸所有城鎮,拜訪了所有的大的粉絲廠和作坊。我讀了所能找到的有關於那片土地的縣志和歷史檔案資料,僅關於土改部分的,就約有幾百萬字。我訪問過很多很多的當事人,當年巡迴法庭的官員,訪問過從前線下來的傷殘者、戰士、英雄和倖存者」,而整個長篇中,正是有關土改的部分,最飽滿,最震撼人心。